作者:Sai

        “冬季到旧金山来看雨”,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雨像断了线一样下个不停,飞机降落的一刻,我就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带雨衣!从南加州的阳光到北加州的冬雨,我起初有些不适应。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住进了市中心一所破旧的公寓,能省一晚是一晚,尽管是冬天的沙发和地板。

        旧金山的路让我想起了电影《公主日记》的场景,道路起起伏伏,颇有“翻山越岭”的感觉。虽然说市中心的三角区非常危险,但是这个城市给我的感觉很好,或许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建筑——从洛杉矶到旧金山,虽然都在加州,但是建筑风格却非常不同,尤其是旧金山市中心的各种涂鸦,非常有特色。搭乘巴士前往Golden Gate Park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一个富有嬉皮士特色的街区,这里的涂鸦都非常嬉皮。有意思的是,“嬉皮士”这个词被首次使用,与旧金山有关。1965年9月6日,旧金山的一家报纸《旧金山纪事》首先使用了“嬉皮士”这个词来描写这些年轻的波西米亚主义者,但其他媒体在此后两年中几乎没有用过这个词。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公共汽车竟然使用粤语的播音!旧金山的中国城据说是全美最大的,从踏进这座“城中城”的第一步,就感觉回到了广州的西关。熟悉的菜市场、语言、文字还有往来的面孔,让我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旧金山的中餐馆多多少少有点“美国化”的味道,但是相比起汉堡和Taco,我更愿意品尝这“美式中餐”。一碗热腾腾的云吞鱼蛋面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尽管我在精神上没有太多的闲暇去感受“home sick”,但我的“中国胃”却有了“想家的化学反应”。这里的水果很便宜,买了四个香槟柚只花了我80美分,还不到5块人民币!走在中国城的大街小巷,自觉不自觉地感慨起早期的移民生活非常不易。在餐馆里打工的广东小妹妹开心地和我说着她也想去洛杉矶玩玩。她是那么容易满足,虽然基本没有休假,从早干到晚,洗完碗筷端盘子,我想她的生活应该就是餐馆和宿舍两点一线,甚至怀疑她是否有走出过中国城这道“围城”,但是她洋溢着笑容的脸颊写满了对未来的生活的向往。我被感动了,与其说感动,不如说被触动,简单并快乐的生活也挺好,何必庸人自扰之?

        坐着旧金山最出名的Cable Car,到了渔人码头,雨中看海,并不是很浪漫的事情,直到我喝到了一杯热可可,吃了三块薄荷巧克力后,我的满足感才逐渐上升!当然,我们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天气的太多影响,说说笑笑,也能自我缓解。

        金门大桥,真心漂亮,特别是雨后天晴,一道彩虹横挂天际,碧海蓝天遥相辉映。从桥上往下看,本以为是一些海洋漂浮物,定睛一看是冲浪的人们成群结队趴在冲浪板上,时不时有人顺浪而行,起起伏伏,眼见得被浪花吞灭,转眼间又浮出水面,乘风破浪,甚是洒脱。但有时也不免人仰板翻。冲浪应该是很有趣的运动,借助浪花之力和身体的摆动,天人合一。协调性、力度、感觉、判断、意识……若有机会,我也想尝试一下。

        伯克利—校园之行安排在了平安夜,寂静的伯克利色彩层叠,能够让人好好欣赏。虽然伯克利校园的建筑群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有些凌乱,色调灰暗,和UCLA砖红色的系列比起来,伯克利的校园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蜿蜒的山路,奇异的枯树,还有硕大的松树却为其增色不少。路过法学院,噢,那栋楼实在不敢恭维。但是门口两块大大的标语牌一下摆出了卡多佐和霍姆斯两位重量级的人物,让我这位法学生心生敬意。我们在校园里唯一开门的小小咖啡馆喝了一杯热饮,吃了半块巧克力蛋糕,增加了一点能量,继续前行。平安夜的街上除了亚洲人就是犹太人,开门的小饭馆不是泰国菜就是日本料理,选择了一家物美价廉的日本面馆,乌冬面、盖饭、清茶满足了我的味蕾。

        旧金山的几天较为值得一提的是做所谓的“沙发客””经历。虽然转了几层关系住进了廉价公寓,但是能够为我们免费提供一张沙发、一个地板以及两个睡袋,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当我穿着雪裤钻在睡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回到了小学时代。那时候,每天中午在学校,我们都是拼桌子、拼凳子,然后每个小朋友钻进自己的睡袋里面午睡。

        虽然我们不过圣诞节,但是也不想免了俗套,说一句“圣诞快乐”!

 

写于2012年12月

 

注:本文来自Sai的供稿,感谢Sai对時光城份|Sitytime.com的支持。更多来自Sai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本站更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時光城份|Sitytime.com

本文链接地址: 旧金山,味觉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