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一路走到新河浦四横路,简直像走过了两个时代——从当代社会的高架桥、大马路、住宅楼、现代化办公大楼(省人大)走到了富有90年代风味的水泥小区,再走着,就来到了一片小红楼群。

当日的地点是东山画院,二楼是《家庭》的编辑部,有一个创业媒体暂驻在此。他们怀有雄心壮志,想做南方最好的创媒体。

在优雅的红色外墙下,室内是90年代的人造石地板,风扇转悠转悠,看门大妈从传达室探出头来看看我,我说去《家庭》,她又把头缩回去,算是默许。房间里面用玻璃隔成不同的开间,对方对罗辑思维有着极大的迷恋,听说我竟然不知道罗辑思维,拍案而起。他身旁的同事拍拍他的肩膀,说,不要大惊小怪。

他们还说,他们曾经遇到一个姑娘,当时那个姑娘特别想加入他们,奈何他们当时还没拿到项目,没有这笔预算,于是姑娘去了快消品公司。如果还有机会,他们希望能够找回她。在看到我的简历时,他们期待着我会是那个姑娘——类似那样的人。结果验证,如果你照着一个模板去找一个人,必定以失败告终。

对的,这是一次面试,并以失败告终。

从东山画院看出去的景致

黄墙绿瓦西方式柱子的建筑是那么醒目

深圳报业集团广州办事处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欣赏这个街道的景色。这个理论上应该是布满独栋建筑的小区,但我还是发现了这个按现代别墅开发的“多户型别墅”,一梯八户,带有红房子的娴静,又有现代商业的气息。

八户人家的大别墅

这个街道应该隐藏了一家文艺又不声张的青旅,有一回在网上看到。如果没有搞错,这里应该还藏了一家公益机构。但是,走在路上,能看到的,大部分是禁闭的铁门,以及一路的黄叶。

广州的冬天不落叶,落叶在春天的3、4月。

冬天不够冷,叶子不落下来。春天来了,新叶要出来,几场春雨,反而坠下了一地黄叶。北京妹妹在1月份来到广州,惊呼原来冬天也可以是绿色的。如果她在春天再次莅临,必将再次感叹,原来春天也可以一地黄叶。

紧闭的门和一地的黄叶

隐蔽而不声张的艺术工作室(大概是吧)

在这样的夏秋之际的雨夜,想起当时春雨绵绵的湿气和闷热的空气,竟然觉得当下也是极好的,一时间因天气而生的烦恼便挥散而去。

找一个工作日,在一个周末文艺范常出没的地方走走,安静得如孤独的梦境。

街道的转角

露台与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