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俊婷

        西关,是老广州的代名词。因为在明清时期,现属于荔湾区的西关位于老广州城太平门城关以西而得到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西关是老人家口中地地道道的老广故事;西关是通过老字号茶楼、云吞面、双皮奶、咸煎饼等各种传统西关小吃唤起人们味觉记忆的神奇地方;西关是保留着西关大屋、骑楼和竹筒楼的时光隧道。广州有句俗话,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西关以前是有钱人住的地方,这一带的富家女孩读书多,也讲究穿着打扮,走起路来都摇曳生姿。而东山区也是富人区,但是“东山少爷”多少带点纨绔子弟的意思。

        外婆以前就住在西关的光复路,所以我妈勉强算个“西关小姐”,但却不是富贵的西关小姐。以前外婆在炼铁厂打工,一个月工资50块左右,偶尔她会带着我妈我舅去看场几毛钱的电影,咬着几分钱的冰棍,那天一定是个大日子。而像南方大厦、新大新、永安百货,则是一年进一次的高级地方,可能买件新衣服或买包饼干(那时可是很高级),像“朝圣”一样,就差没有浓妆艳抹地广而告之了。这样的成长经历也造就了我妈成为地道的西关“地头蛇”(比喻十分熟悉地形的人),她能在不同商店,以合适的价钱,买到她需要的东西。

        在我小时候,当时还没有Google或百度地图指路,爸妈会带着我坐公交车去上下九。上下九步行街是荔湾区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和第十甫路的合称,早在6世纪,这里就已成商业聚集区,而现在,上下九是一条人山人海的商业步行街。那时的541路,和现在线路一样,从东风路走到北京路再到恒宝华庭(上下九),绕特别大的弯,要开两个多小时,所以要两块钱。不过那时的公车没有空调, 椅子也是橙色的木条椅,不能在椅子后面放广告。我喜欢坐靠窗位置,把窗户开大,但是很乖地不会伸出头和手。

        我妈会专门去妇女儿童商店买冬天用的润肤露,说放心。佐丹奴和苹果在当时还算新鲜的高档货,我会好奇地在里面逛很多圈,可爱鲜艳的童装因为比别的地方贵,也不敢吵着买。倒是买了一袋鸡公榄——卖榄的人穿着一个很大的彩色木公鸡,像船一样,吹着小喇叭招揽顾客,一袋袋的榄别在腰间,我就是被这个“浮夸”的大公鸡欺骗而买了一袋,然后才想起自己并不喜欢吃任何榄。接着我爸就会吐槽说,明显蚝油豆比较好吃啊。而新大新和永安百货是卖高档货的地方,我们只有过新年才会去买些年货来送人,例如蓝罐曲奇。而像花生瓜子这些放在家里吃的,会在楼下市场买,散装的比较新鲜又便宜。

        这样说来,现在真的很少去上下九了。只有当外地的同学叫我当导游,我才会想着去“上下九”。现在的上下九,刻意保留了很多具有广州特色的东西,例如骑楼。他们将骑楼的一楼就改成商铺,一般由连锁的中档服装品牌进驻,他们把音乐放得很大声,“大减价”“跳楼价”的标牌从天花板上垂下来,销售员则站在门口,拍着手叫“一百块三件!!”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或者干脆把叫卖声录下来,放在门口重复播放。

        步行街上有很多讲述西关故事的铜像,还挺栩栩如生的,比如小孩子玩耍把头卡在了骑楼门里,还有西关小姐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说说笑笑。而一些老字号,如陶陶居、莲香楼、顺记冰室、宝华面点、南信双皮奶纷纷散落在卖衣服的店铺之间,而食店里的人总是比服装店里的人多得多。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走进小巷子里,惊觉热闹的步行街边上还住着几户人家,似乎巷口的喧哗传不到巷子里,他们把衣服晾晒在门外,像“万国旗”一样,门口还摆着很多盆栽。

        现在的广州本地人很少去上下九了,那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卖的东西又比较普通,没什么特色。从营销角度来看,我感觉上下九有两种定位,一是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此体验广州特色,例如老字号食店,粉刷过的骑楼,西关特色雕塑灯;而另一种是中低档商圈,主要以价格优势吸引顾客。前者导致上下九和其他地方的景区一样,吸引游客而难以吸引本地人;后者导致上下九不重视购物环境和周边的配套服务,例如没有停车场。

        从以前的高档商店聚集地发展成现在的中低档商圈,这种定位也许不是有意为之。老城区重新规划困难,街道较窄,不靠近主要交通枢纽。地铁站离步行街有大概半小时路程,附近停车位少,同时天河城、中华广场新商圈的发展,造成中高收入、年青人顾客的流失。而随着南方大厦等大的百货公司的逐渐迁出,以低价为竞争优势的小店铺增多,本地人顾客逐渐减少。在这样一种多因素作用下,新的上下九商业生态出现了,并已维持了大约十年。

        有人说,城市商业中心的转移是自然的,中低档商圈存在是合理的,例如香港的油麻地、鸭寮街。对于这一点,我不否认这是一种城市功能分区,但令我惋惜的是,现在很多广州年轻人几乎说不出来上下九那几条路的名字,聚会一般都选择到新的商业中心看电影、去外国或香港连锁店的餐厅吃饭,年轻人很少有“你看,只有广州有这家店,而且很好吃”的自豪感。

        相比起来,我认为香港人很为自己的香港文化而自豪,例如茶餐厅、糖水铺、西洋菜街,以及富有特色的港式粤语。而广州的小孩,就没有那么熟悉自己的城市传统文化了。广州新建的高档商圈、各色新鲜的店铺,把他们都吸引过去了。而像上下九那样的老广州商圈,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吸引力。

        因为我妈和外婆的原因,我比较熟悉广州那些老旧的街道和店铺。当熟悉了之后,就会习惯去上下九文明路那边的小店铺吃饭,听那些老板和熟客用传统的粤语互相调侃,语气是那么不留情面,却又那么亲切;就会喜爱去宝华路的粵铜商店逛逛,看看那些不像金子耀眼但是有种朴实光泽的耐用铜器;回家时顺便去取楼下补鞋大叔给我修好的伞,顺便看下他的二年级孙子的数学作业。

        我很喜爱广州,所以我希望更多人喜欢她——不只是她光鲜亮丽的国际大都市一面,更是她骨子里很朴实、很搞笑、很有人情味、但又不愿意大声说出来的、可爱一面。

 

写于2013年12月

 

注:本文由李俊婷提供,非常感谢李俊婷時光城份|Sitytime.com的支持。若你希望阅读更多来自李俊婷的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時光城份|Sitytime.com

本文链接地址:老广的上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