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ynn云的蓝
大皇宫的大展至今只看过三个。第一次是2011年初的莫奈大展,赶上最后一天,队伍蜿蜒在大皇宫前不大的空地,男女老少,有来探望在巴黎读服装设计女儿的妈妈,有翘了班偷偷来看展、看见电视台拍摄怕被老板发现而左躲右闪的法国老太,有顶着大肚皮跳起小舞哼起小曲为大家解闷的法国大叔,有工作人员抬来一箱箱橘子一解众人口腹之需,也有五个小时等待后终能步入艺术殿堂的胜利掌声。第二次是La Boheme,由历代艺术家笔下的吉普赛民族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家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的波西米亚化,从此再见街上乞讨的吉普赛人,看见的不只是他们潦倒穷困甚至遭人鄙视唾弃的一面,还有他们的过去,和延伸数代对自由不羁的追求,其实他们已经没有去“追求”了吧,浸淫数百年,活在其中又何需追求呢。纯属偶遇的展览,竟也收获了对一个陌生民族的熟络感,巴黎的serendipity啊。最近一次是Edward Hopper大展,拖沓数月,还是赶在最后一天看了。一大早和艺乐在寒风中哆嗦三小时,眼见其他一同排队的法国人也都是哆哆嗦嗦呵手跺脚的,想着能看大师原作,便豁出去好了。
一进展览,大投影放着一段黑白短片,一旁白墙上是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中的一段,19世纪的美国城市,港口,铁路,跨海大桥,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这是Hopper诞生前的社会大环境,也直接影响了他对画作主题的探索和选择。接着便是德国电影导演文德斯某部作品中的一个场景截图,一看便想起从前在哪读过,文德斯非常喜欢Hopper作品,所以他电影画面的构图和空间感深受这位画家的影响,稍了解Hopper作品的观众看到这大概会会心一笑,毫不了解的也能在心里种下点什么吧。两个巧妙的铺垫,顺延成线,然后才引出一幅白墙的Hopper生平大事记,顺理成章,毫不突兀。 奇怪的是,紧接下来并没看见Hopper画作的经典场景,反倒是一个个陌生画家的作品,心想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么,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些艺术家中有Hopper年轻时代的导师、同窗和朋友。可以想象,年青的Hopper当时仍处于懵懂的学习探索阶段,画风、主题均未成熟,朝夕相处的导师和同窗对Hopper的风格养成肯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介绍文字中也提到导师Robert Henri当年对印象画派的欣赏和推崇。Hopper年轻时曾三度探访巴黎,在这个当时公认的艺术前沿中心,Hopper从同时代的大师作品中得到启发、收获灵感:Albert Maquet(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朋友)的浓厚色彩和新颖笔触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印象派画笔下颜色, form和实体感(solidity)的问题,也影响了Hopper日后画作的颜色、笔触和空间感体现(一直不懂form应怎么理解和如何翻译,只能意会了。按我的理解,浓厚的色彩难以展现空间透视感,因而也削弱了实体感);Felix Vallotton带有维米尔影子的室内女子居家画作让室内独身女子成为了Hopper日后反复探索的主题,孤独感也由此得以传承在不同年代的画家笔下;德加和Walter Sickert画中的表演场地如舞台、剧院则成了Hopper许多作品探索表现的场景……
重回美国的Hopper加入到了导师Robert Henri和John Sloan等人发起的Ashcan School运动中,打破学院派关注的传统主题,将注意力转移到当时的现代化过程和日常生活中,Hopper的画作由此更加写实。展览还集中展示了Hopper为数不多的版画作品,精确如建筑学的完美构图不得不让人折服于画家看世界的角度,看似简单的练习或日常随笔画是完成大作不可或缺的一笔。此外,展览还讲述了Hopper受新兴摄影艺术的影响,介绍了模仿Hopper画作风格进行创作的导演及其作品,等等等等。总而言之,以Hopper生平为主线的展示通过探索他风格养成过程中的各种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展现画家如何成长成熟的同时也勾勒出了当时绘画领域的变化和发展。说这展览是一场艺术史盛宴难免言过其实,但它确实很能充实观众对那个时代绘画领域的理解。
Hopper的光,宁止于迸发中。
展览将Hopper成熟期风格突出的画作集中展示在一层楼。从前在网上零星遇见的Hopper作品,给我冲击的多是那宁静的氛围和孤独的情绪,而这一路下来,给我感受最深的是Hopper画中的光,笼罩着画面,充溢着每个细胞,似要逃逸,却被画布包裹着、被画框规限着,它含蓄内敛、静默不语,却有着随时要涨破血管的爆发力。像巨兽隐忍的呼吸,这也许来自那个时代,表面上工业化现代化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实地里却暗藏着骚动焦躁不安与愤怒,如暴风雨前压抑得让人窒息的稠密空气;这也许来自画家内心,低调内向少语,却有着终其一生不曾磨灭的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这也许是要以明黄温暖的色调衬出画中人物的孤独寂寥;这也许是神灵之光,画的只是日常场景,讲的可是万物有灵……
写于2013年2月
注:本文来自Lynn的供稿,感谢Lynn对時光城份|Sitytime.com的支持。更多来自Lynn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本站更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時光城份|Sitytime.com
本文链接地址: Edward Hopper之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