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翰扬

上接2012,跨年在溪洛渡——金沙江水电调查(上)

        也就是在这些光鲜的宣传标语之下,2011年最后一缕阳光照进了云南永善县城,探进了溪落渡的迎西角落。

 

        溪落渡河段的左岸是四川省凉山州的雷波县,右岸则是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县。永善县城原本就称为溪落渡,因此该水电站从命名伊始,就与永善有着不解之缘。

        电站的利弊、生态的存亡、长江的兴衰,这都是太久远的事情。对于永善人来说,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眼前肯定的:电站的开发建设,为这座滇陲小镇带来了兴旺和繁荣,引进了投资和机遇,产生了现代的改变。

        与遭到淹没的屏山县和绥江县相比,永善县要幸运得多。由于大坝修在县城一旁的深沟河谷里面,海拔低于县城且有大山阻隔,县城主体的居民完全不需要搬迁,反而因原有的生活设施聚集了工区人员的大量消费,因外界看好溪落渡的发展前景而吸引了一系列商家投资。

        我随意走在街上,发现新区部分比较亮丽、相对整洁;并遇上了出售商住两用型房产的“溪落渡商业城”,看来销量不错,价格不菲。

        2011年12月31日的晚上,就像在绝大多数中国的县城,永善的老百姓照常在饭后到开阔处锻炼身体,随歌起舞,畅快心情。广场四周商贩密集,水泄不通,云南米线、麻辣烫、甘蔗以及各式各样的水果直追销量冠军。

 

        据昭通市政府的资料显示,永善县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23.23元,比2005年提高了46%,年均增速7.9%。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放心地憧憬2012。在这广场上买本地椪柑时,我与中年的“卖桔者”聊了起来。她来自永善县江畔的黄华镇,如今的生活比起10年前好了很多,温饱没有问题,主因就是有肥沃平坦的土地,可以栽种口感优质、销量稳定的椪柑和花椒;但是大约在2012年底,由于溪落渡蓄水,他们全家被迫迁到朝阳新区,政府补偿的土地只够盖新农房而不能种地,等于丧失了收入来源。谈到家里的出路,她说儿子已经出去打工了,接下来自己的唯一办法也是出外打工,“出去很辛苦、难适应,但没有办法”。

        大妈所提到的移民区确有其事。虽然永善县城无需搬迁,但其下属的沿河乡镇会受到普遍影响。根据一位私车司机的信息,需要搬迁的乡镇包括黄华、务基、大兴等等,总共涉及约20000人口(未含对岸雷波县的移民数)。

        被问及当地人对于搬迁政策安排意见如何的时候,多位出租车司机直摇头,有的不愿多谈,有一位提到:“很多人不服不满意,政府只补偿少量土地,新房子还要自己出钱盖,村民分享不到水电建设的任何好处。”

        一位开朗的出租车司机感慨到:“老百姓很苦。官都是黑的,没有例外。很多人天天去县政府闹,其实不是‘闹’,而是和他们‘讲道理’,但讲道理也是没人听的。尝试出去昆明上访吧,马上被截回来直接关几天。也有三番五次到北京去上访的,上面懒于过问,还是把案子移交回地方。”

        终于可以明白刚才那位卖桔大妈关于外出打工的无奈,她提到:“钱都被当官的贪完了,大家也没有办法,只好自寻出路。”

        黄华镇人民政府于2011年4月23日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小篇幅提到:“移民工作压力大,维稳形势严峻。以移民为重点的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潜伏易发,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课题。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此外,附近地势多为倾斜坡面和峡谷,地势起伏,高差悬殊,不宜灌溉;也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所以还处于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二、三产业更是薄弱。因此,当地政府亦希望,抓住溪落渡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溪落渡库区湖滨旅游观光第一镇”的发展目标,抓好世界银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项目。

        《浅谈溪落渡水电站建设的影响》一文指出:溪落渡水电站建设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此工程需要挖出的农田植被达585.04 公顷,林地287 公顷,蓄水后河流两岸又将淹没200公里的植被。当农田被水淹没后,农民又再倾向于毁林开荒……

 

        1月1日,太阳懒懒地爬上东方的山顶,意味着2012大幕的徐徐展开。对于永善人民来说,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莫过于解决好溪落渡电站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并迎接它带来的连串机遇。

        面对类似难题的,还包括河对岸的四川省雷波县。《凉山日报》曾于2006年发表过一文《溪落渡移民搬迁,检阅雷波执行力》。一名移民大娘道出了心里话: “国家的大型工程建设,我们是支持的,我们不能拖后腿。作为移民来讲其他没啥子要求,只要有关部门能依法依规办事,补偿款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我们就打心眼里高兴。”

        除了移民问题,一位资深的水利工程师告诉我们,所有的大型特大型水利工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三个生态环境“硬伤”:

1.建设所需混凝土量极其巨大,只能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即炸毁两岸山体,现场制作混凝土;两岸施工区需填平的面积巨大,影响环境原貌。

2.淹没区范围极广,改变原来水流,影响河流及两岸生态,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3.改变局部小气候,通常大坝上游变得多雨潮湿,下游变得干旱少雨,实际情况可能因各地情况不同而产生难以彻底解答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国人都普遍漠视这个世纪性的水电开发问题,如果我们还未能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度电力,如果沿海发达城市依然为其“光亮工程”而沾沾自喜,光靠他们这两个沿江的小县城,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即使他们解决一些,还有其上游下游的另外21个水电站呢?

        当中国所有的河流都布满了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庞然大物,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还能知道什么是河流,什么是长江应有的模样吗?

        不要忘了,真正在制造这些问题的,除了当前不合理的制度,还有无时无刻都在浪费大量自然资源、漠视旁观现存制度的我们。

        2012,至少我们应该清楚,真正的世界末日也许是由我们人类一手创造的。

        2012,还有谁敢说,从自身起关注我们至亲的自然环境属陈词滥调,从现在起关闭你所有并无万分必要的电器属寒酸小气?

写于2012年1月

注:1-本文源于魏翰扬的供稿,非常感谢魏翰扬時光城份|Sitytime.com的支持。

2-以上照片均由魏翰扬提供。

3-若你希望阅读更多来自魏翰扬的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時光城份|Sitytime.com

本文链接地址:2012,跨年在溪洛渡——金沙江水电调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