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横跨了4个月,是时光城分成立以来跨度最长的一期,说明了作为编辑的我是多么不称职,需要好好检讨。
过去的4个月,也是我个人很重要的探索期——4月份开始进入课程助教的状态,逐渐怠慢时光城分的事情;5月中发生了一件让我倍感压力且深感恐惧的事情,令我意识到我们做的很多东西还不够;6月份开始陷入无知和迷茫——我想做什么,准备付出多少精力去实现,希望达到什么效果等等,于是,我便在艳阳7月,乘搭北上列车,来到了上海。
上海给予我很多挑战,正是这些挑战刺激着我,让我不断前进;上海为我提供了灵感的源泉,促使我不断反思、创新;也许,上海还带给我希望,让我有直面当下、期盼未来的勇气。
本期有两个新的尝试,分别是采纳了一首诗——《上海的留白》,以及一则短篇小说——《到上海去》。我希望能在时光城分这个平台上,有更多新的、多样化的尝试,而一切都以更好地写作、更好地生活为目标。
另外,在这期间,时光城分于7月初递交的“2014年中国青年创想计划”通过了初选,进入了复选阶段。在此,感谢发起方“成美慈善基金会”以及主办方“世青创新中心”为中国青年提供这个平台。
本期时光城分,我们迎来了两位新的撰稿人——叔零和Alice。叔零是一位特别温柔的女生,总是带着一本书。而我与Alice则相识已久,最近几个月才熟络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奇妙。
本期时光城分共有6篇文章,谈及以下4座城市:昆明、布里斯班、上海、巴黎。
在《谁是暴徒——香港昆明二三事(下)》中,Stephanie分析了当时震惊全国的昆明火车站暴徒砍人事件,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一悲剧,回应了作者一开头的发问:谁是暴徒?
叔零在《布里斯班的慢》中谈及了布里斯班的慢生活、慢节奏是如何在这座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被培育且蔓延的。如果大家还记得小AnneAnne的这篇《Hyggelig哥本哈根》,可能就会忍不住拿这两篇文章来比较,究竟布里斯班的慢,跟哥本哈根的Hygge(hygge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休闲和舒适,但在作者眼里,这是哥本哈根独有的)有什么不同?
Shaven Zheng通过一首诗——《上海的留白》——完成了对上海日常生活景象的温柔叙说。而密西西路则通过一篇短篇小说——《到上海去》——表达了女性在面对感情时的迷茫、纠结,以及顺着内心冲动而不顾一切的勇气。
在《深夜的士》中,Alice讲述了若干次打车的奇妙经历。而最后一次的黑车经历,Alice与黑车司机一来一回的对话,不仅生动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还让读者禁不住喜欢上两位对话者。
Lynn通过日常的细致观察,在《共和国站》中,描述了巴黎一个繁忙的地铁站的景象。不得不提的是,Lynn即将离开巴黎。这时,我才发现她为时光城分讲述了不少巴黎的故事。在此,祝福她在新的城市中一切顺利,最重要的是,继续为时光城分供稿!
【往期回顾】
时光城分捌SityTime#8(中文)——第八期,谈及6座城市,包括香港、广州、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纽伦堡和大理,共6篇文章。
时光城分柒SityTime#7(中文)——第七期,谈及7座城市,包括匹兹堡、台中、根特、洛杉矶、广州、纽约和东京,共5篇文章。
时光城分陆 SityTime#6(英文)——第六期,谈及5座城市,包括广州、亚特兰大、巴黎、北京和普罗维登斯,共5篇文章。
时光城分伍 SityTime#5 (中文)——第五期,谈及5座城市,包括昭通、波特兰、温哥华、广州、南京和台北,共6篇文章。
时光城分肆 SityTime#4 (中文)——第四期,谈及7座城市,包括约翰内斯堡、纽约、哥本哈根、广州、西雅图、巴黎和昭通,共7篇文章,欢迎阅读。
时光成分叁 SityTime#3(英文)——第三期,谈及4座城市,包括广州、亚特兰大、巴黎和波士顿,共5篇文章,欢迎浏览阅读。
时光成分贰 SityTime#2(中文)——第二期,谈及6座城市,包括宜宾、波特兰、布拉格、巴黎、纽约和香港,共7篇文章,欢迎浏览阅读。
时光成分壹 SityTime#1(中文)——第一期,谈及6座城市,包括广州、洛杉矶、巴黎、西雅图、三藩市和宜宾,共9篇文章,欢迎浏览阅读
发表评论